艾滋新闻

科学家发现艾滋病有“内应” 已获新型抗艾化合物

艾滋病检测中心2013-09-14

  艾滋病毒攻入人体细胞是有“内应”的,而这个位于细胞膜上的“内应”被透析曝光。北京时间今天2时,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了沪上科研人员在艾滋病研 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此前几小时,《科学》及美国科学促进会首次专门来华公布这一重大进展,认为有助于研发出更为有效的抗艾解药。

  可怕而神秘的艾滋病毒,像许多病毒一样,必须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相结合,才能钻进细胞,入侵人类免疫系统。细胞上的“CCR5”就是这样一种受 体,它的结构可以接纳艾滋病毒,成为病毒这把“钥匙”打开细胞内部的“锁”,客观上成为艾滋病毒的“共犯”。但近20年来,CCR5的“锁体”结构一直未 能阐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及其国际合作者,经多年结构生物学研究,终于成功解析了它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科学》杂志编辑同时发表评论介 绍,蛋白分子的晶体结构在原子水平的分辨率上展示了“三维快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解释其如何运作。“这些结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艾 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吴蓓丽研究员说。

  他们发现,2007年获批上市的抗艾药物马拉维若就是以CCR5为靶点,通过与它相互结合,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个“内应”的结构,使其对艾滋病毒不再那 么敏感,从而间接阻断了这种“里应外合”。但若直接与病毒竞争,主动结合CCR5,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可能更为显著。据上海药物所副所长蒋华良研究员 透露,CCR5结构解析后,所里已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开展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目前已获得抗病毒活性更好的化合物。(记者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