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中心2013-07-16
张颖和救助的孩子在一起。张颖供图
2006年,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颖州的孩子》,让已经默默守护艾滋儿童三年的张颖迅速成名,从商人到守护艾滋儿童,张颖称自己不想出名,走到今天,只是出自一份“正常的母爱之情”。
兰兰带来的改变
2003年之前,张颖的生活可谓平顺,在北京读书、结婚、生子,在老家安徽阜阳代理李宁品牌店,年收入过百万。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2003年年底,美国一所大学研究社会学的教授凯·约瀚逊来安徽阜阳考察中国孤儿的状况,在朋友的辗转委托下,会英语的张颖被邀请去做陪同工作。
参观完阜阳福利院和颍上县孤儿院后,这位美国教授提出还想看看在家里生活的孤儿,张颖就这样见到了感染艾滋病毒的兰兰(化名),“小姑娘头发蓬乱,脸上是疮,身上也长满了疱疹似的疙瘩,一声不吭就在那儿站着。13岁的孩子看起来就像五六岁。”
看到这样的景象,张颖非常震惊。“我自己也刚刚成为母亲不久,看到兰兰的样子,发自内心地难过。”
探访后不久,美国教授回国,帮助兰兰寻找可治疗的药物,张颖则带着兰兰和姐姐来到北京检查身体。
刚做母亲不久的张颖坦言那时自己心里也很害怕。
“那时自己对艾滋病了解也不够,刚好是冬天,我扶着孩子就故意隔着衣服。”张颖回忆。
在北京检查期间,张颖每天照料两个孩子的起居,跟孩子的感情越来越亲近。“当你成为孩子在世界唯一的依靠时,感情就不一样了。”春节将至,张颖给孩子们买了新衣服、围巾。回阜阳的路上,她拉着孩子手。
回到阜阳不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颖放下了生意,注册成立了安徽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兰兰和张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
成名的烦恼
协会成立后,张颖接触的孩子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张颖说协会救助的孩子大概有1000多人。
协会救助孩子方式主要是给患病儿童家里发放资金,以及帮助孤儿寻找寄养家庭。受助的孩子有的感染了艾滋,有的是健康的遗孤等。
2006年,一部反映阜阳艾滋儿童和协会的纪录片《颖州的孩子》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张颖也随即成为名人,各种媒体蜂拥而来。
让张颖显得被动的是,影片中反映的农村艾滋儿童在家里跟猪成为朋友的内容,引起了“艾滋儿童跟猪关在一起”的误解。
“其实那些人不太了解农村生活,农村猪鸡狗什么的都在院子里散养,孩子被家人放在院子里跟猪在一起,并不是说跟猪关在一起。”张颖解释。
在这种误解下,张颖的工作有时会显得很被动,“协会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但这个片子让阜阳因艾滋儿童出名了,而且艾滋儿童的境况还有误解,所以,后来政府的朋友见到我时,虽然也很好,但那种客气不像以前了。”张颖说。
虽然受成名之累,但张颖至今受到的最大的创伤来自一个孩子的去世。时隔10年,张颖提起时,眼泪还是迅速涌入了眼眶。
“好在孩子不是在绝望中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他看到的是我们这些帮助他的人。”张颖说。
走下去的艰难
7月10日,张颖带着30名协会救助的孩子走进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前一天晚上,儿子在北京的家里给她打来电话,一是问什么时候能见到妈妈,另一件事是提醒她今天北京有雨,不要带着孩子在室外活动。
“家人一直很支持我。”对于家庭,张颖没有多谈,一句“家人支持”解释了10年间坚持的动力。
但协会发展至今仍然受到颇多考验。
虽然曾为商人,但张颖在专注做公益后,仍然经历了许多对于用钱不专业的质疑。
“我并没想做成大事,也不想成名,但是没办法,很多人求助一步一步推着走到今天的。”张颖说。
出于这种“被动”,张颖在协会的管理中更多注入了感性的因素,比如救助儿童的数量,说出来的往往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而这种以情动人的方式,也让张颖面临着更多机构发展的现实考验。协会发展10年,张颖想了想,“多数捐助人都是一年一次的支持,而且都只是项目费用,不支持人员费用,协会现在的人员开支加上房租,一年我还要自己拿10万块钱补进去。”
今年,中华红丝带基金也对协会提供了项目支持,张颖希望有更多的爱心机构和个人能给协会提供长期稳定的关注,帮助这些艾滋孩子过上稳定无忧的生活。(记者 黄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