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新闻

“男丁格尔”,无畏精神病人的拳和艾滋病人的血

艾滋病检测中心2013-06-06

  在现实生活中,她是基层医院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不过,她更大的名气在网上,是不少南京人都知道的“网络红人”。在“南京市党员远程服务平台”医疗保健板块,她一人一年解答了老百姓各类健康问题1.7万个,被网友称为“网上卫生部长”。她就是建邺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中医师唐乌香。

  一年答疑1.7万条,被网民称为“网上卫生部长”

  唐乌香在建邺医院康复科工作已有40年,2009年7月,并不是党员的她积极报名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通过网络为群众提供远程服务的志愿者。

  “急!急!!急!!!”2009年8月的一天晚上,浦口桥林的一位小伙子在平台上留言说,他80多岁的爷爷牙痛难忍,白天去了医院,吃了止疼药、用土办法都无济于事。唐乌香急忙利用QQ视频,教小伙子按照中医经络原理,用两个拇指按压老人的翳风和太溪两个穴位,反复按压20多分钟,老人的牙不疼了。

  从成为志愿者开始,唐乌香每天中午回家答疑一个多小时,下班后继续在网上“工作”到深夜。就这么“见缝插针”,一年中为病人答疑数量高达1.7万多条。

  唐乌香能在网上如此之火,还有个小小的插曲。

  有一次,她接诊了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询问病史后,她得知病人以前患有肾癌,做了切除手术后引发并发症。她用中药综合治疗法缓解了病人的疼痛,这位患者回家后在西祠网上发帖表扬,并说“要是有个这样的医生在网上给我们看病就好了。”

  唐乌香就此揽下了这个活儿。这个版一有患者发帖询问,她就细心解答。西祠版主因此给她封了“网上卫生部长”的称号,唐乌香也一度成为“网络红人”。每当夜深人静、睡意很浓时,只要看到留言窗口写着“急盼回复”的字样,唐乌香都会喝些浓茶,整理一下思维,认真一一作答。

  身患过敏性哮喘多年,却每每加班加点工作

  唐乌香如此辛勤地为患者服务,却少有人知道,她其实是一名长期的过敏性哮喘疾病患者,一旦夜间发作,往往需要输液、吸氧等治疗控制症状,可她从未因此耽误工作和网上的咨询。她总是担心康复科医师少、病人多,如自己临时休息,会影响科室工作的正常运转。因而只要她病情稍有缓解,立即就会投入到工作中。

  康复科经常会接诊一些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面瘫治疗强调连续性,为不间断治疗,如果正值周休,唐乌香都会主动放弃休息,连续上班给病人诊治。康复科诊疗床少、病人多,提前上班、延迟下班,对她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2009年9月的一天下午,快下班时来了一位古稀老翁。原来,这位老人是听了老乡介绍,凌晨5点从盐城滨海启程,几经辗转,慕名来找唐医师诊治椎间盘突出症的。虽然已近下班,但唐乌香丝毫不怠慢,为老翁做了详细检查,发现其不仅患有严重的早搏,血压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都是老翁要求做“骶管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禁忌症。望着老人失望的眼神,唐乌香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她热情地留老人吃了一顿饭,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对方,好让老人有事随时和自己联系。

  医术远近闻名,患者遍及省内外

  虽然供职于基层医院,但唐乌香的医术却远近闻名,患者遍及省内外,这与她精湛的医术脱不开关系。临床上,颈肩腰腿痛疾病俗称为“不死的癌症”,不易根治且复发率高。唐乌香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主张个性化治疗。例如:神经突出、软组织挛缩粘连,主张针刀治疗;肌筋膜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疼痛,主张浮针治疗;椎间盘突出主张阻滞疗法,杂病主张毫针治疗,深受患者赞誉。

  唐乌香在给患者做治疗。

  ——记南京市建邺医院康复科副主任中医师唐乌香

  一年答疑1.7万条,她被称为“网上卫生部长”

  林潘在和患者交流。

  ——记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护士林潘

  “男丁格尔”,无畏精神病人的拳和艾滋病人的血

  一个男人,闯进了一个女人扎堆的职业——护士,难免要遭受一些奚落和嘲笑,但他不以为意;作为护士中的男子汉,面对精神病人的无端暴力攻击、面对远赴万里之外的非洲从事医疗援外服务、面对为艾滋、疟疾病人止血、手术……种种艰难困苦的责任,作为“男丁格尔”的他,从来都是迎难而上,从不计较利益得失。他就是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的男性护士林潘。

  无端遭受精神病人暴力攻击,他轻描淡写无怨无悔

  2008年8月,林潘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美好憧憬,踌躇满志地来到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开始了他的护理生涯。进入病房后,他听到的最多的问话是:“你不是医生吗?是个男护士啊?护士也有男的吗?”他总是笑着回答:“救死扶伤不分男女,男护士很多的。”

  精神科护士有别于其他科室,精神上时刻承受着巨大压力。精神病人有各种各样的异常行为:骂人、打人、砸玻璃、损坏物品等等。很多时候,毫无任何征兆地就会暴力攻击他人。有一次,林潘在给一个病人喂饭,病人突然一拳打来,击中他的眼睛,当时眼镜被打碎了,眼前模糊一片。可是林潘没有任何怨言,安抚好病人的情绪后,继续其他工作。有人问他:“作为一名男同志,在精神科干护士,不觉得可惜吗?经常面对精神病人的辱骂和殴打,你不觉得委屈吗?”林潘每每轻描淡写地说,“这样的事在精神科是常事,每一个精神科护士都有类似的经历。我是个男人,我不会计较,更没什么后悔。”

  他是这么说的,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遇到有暴力倾向的病人,他总是顶在最前面,保护其他女护士和病人不受伤害。同事们都笑称,只要小林上班了,我们就感觉很安全。

  精神病人大多不能生活自理,有的连家属都躲得远远的不管不问。这时,往往是精神科护士承担起所有责任,为患者洗脸、换衣服、剪指甲、喂饭、打针、换药……经常有病人家属感慨地说,“真想不到,男护士也能做得这么好!”

  冒着感染艾滋和疟疾的风险,在物质匮乏的非洲艰苦工作

  2009年,才参加工作一年的林潘不顾自身安危和家人反对,不顾热恋中的恋人责怪,报名参加了赴非洲圭亚那国际医疗志愿服务队,参加医疗援外服务。

  他在圭亚那第二大城市的林登医院工作,生活上非常艰苦。没有宿舍,住在距离医院大约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几乎没什么人来往;经常停水、断电,即使有水,自来水管流出的水永远是咖啡色的,还有杂草等异物;因为矿物含量太高,这种水不能喝,饮用水需要去离住处6公里的地方取用……由于水土不服,他的眼睛得了结膜炎,天天两眼通红,却没有休息过一天;脚被带铁锈的钉子刺穿了,汩汩地流血,稍作处理后继续投入工作。

  林登医院的手术室只有两名当地医生,日常工作靠中国援外医疗队运转,中国医护人员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辛苦。而当地疟疾和艾滋病患者较多,护士经常要接触病人的体液和血液,当地医疗防护措施落后,发生医疗感染的风险很大。林潘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他仍然无怨无悔。有一次,一名斗殴枪伤的病人夜间被送来急诊,满口鲜血的病人伴有多发性骨折,随时会窒息。林潘立即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但由于失血过多,患者手臂上看不到一条充盈的体表血管,他顾不上病人手背上的鲜血,凭感觉用手触摸血管位置,凭借扎实的穿刺技术功底,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

  虽然物质生活匮乏,常常感到寂寞难耐,但作为一名志愿者,林潘的内心是幸福和满足的。一次在接受采访时,他颇有感触地说:“在圭亚那工作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有欢喜,有悲伤,有惊恐,有孤独,有收获,所有的一切,都会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