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新闻

2013“‘携手红丝带’艾防宣传进校园活动”受城院学子追捧

艾滋病检测中心2013-05-23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5月20日,艾防专家、艾滋病感染者、志愿者齐聚江西城市学院,标志着由本报和新建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联合推出的2013“‘携手红丝带’艾防宣传走进高校”活动正式启动。

  当天上午,在第一食堂的广场上,志愿者们用红丝带传递关爱,同学们则纷纷写下祝愿。中午,艾防专家、艾滋病感染者、志愿者和同学们一块在第一食堂共进午餐。

 

 

 

  歧视是防艾最大障碍

  在现场,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杜方珍向前来咨询的同学介绍到,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所以嫖娼者及配偶、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性病病人、与人共用针筒(针头)注射毒品的吸毒者、携带HIV病毒母亲的新生儿等都是易感染人群。很多人觉得艾滋病猛于虎,甚至谈“艾”色变,其实,只要清晰了解掌握艾滋病相关医学知识,就会消除对它的恐惧、误解。目前,我国已研制出第四代治“艾”药物,只要坚持服药就可以在生活上与常人无异。

  据艾防专家介绍,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是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障碍。这种歧视的基础之一,是认为一旦感染艾滋病,其伦理和法律地位就“低人一等”,就不能享有常人拥有的伦理和法律权利。这种看法既是错误的,又是危险的。说它是错误的,因为它蕴含着“人类不平等”的思想;说它危险,因为它已经严重妨碍我们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的歧视,已经成为影响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

  实施“四免一关怀”

  “爱在一起,反对歧视,现在向零艾滋迈进。”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龙福写下祝愿。他告诉记者,我国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治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艾滋病人开展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国家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患者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

  “艾防宣传进校园活动对增进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间传播有积极意义。学生缺乏相关的保护意识和观念,在学校开展相关的艾防知识普及,很有必要。”刘龙福说。

  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关心

  修斌是南昌LGBT工作室的一名志愿者。这个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创立于2012年,由支持LGBT及其文化的人士组成。“少一分歧视,多一分关心”,修斌贴上了自己对艾滋病患者的祝福。在近几年的艾防宣传活动中,他感觉到公众对于艾滋病这三个字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恐惧、尴尬、歧视,大家对它的了解渐渐增多了,在对此类的宣传活动中,公众的参与程度提高了。

  另一个公益组织“彩虹之家”的发起人晓潭告诉记者,目前,“彩虹之家”有30多名会员,包括志愿者、医学专家等。为了参加此次活动,他专程从九江来到南昌,“艾滋病患者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理解,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

  “在疾病面前,任何人都是受害者。我们要分清,面对的是要解决一种疾病带给人类道德和文明的考量,对人类健康发展的阻碍问题,还是要解决一个人性善恶、道德规范的问题。至少目前来看,我们更需要面对前者。因为即使没有艾滋病,后者也会永远存在。”培训现场,晓谭与同学们分享他的感受。

  公益进校园,传递正能量

  当天中午,艾防专家、艾滋病感染者、志愿者和同学们在第一食堂共进午餐,用实际行动,提高大家对艾滋病的认知度,消除歧视,传递关爱。“你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共进午餐吗?”采访中,一位同学表示,对艾滋病患者并不介意,希望社会把艾滋病患者当普通人来看,不要歧视他们。同时希望他们开心生活。

  “学校也曾多次组织艾防宣传活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学校已经把普法、艾防活动纳入了年度计划。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艾防宣传活动,告诉大家艾滋病其实并不可怕。艾滋病防治在学校意义重大,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艾防。让大家减少歧视。其实艾滋病患者和我们一样,可以正常生活、工作。通过这样线上发起的活动,给我们带来正能量。”江西城市学院党委宣传部卢勇华表示,今后还会在学校开展后期的宣传活动。